王村鎮創新“四到位”模式
從嚴從實抓好歲末年初安全生產
□耿嘉亮

歲末年初是安全生產監管的關鍵時期,各類出行、慶典、集會等活動比較集中,人流物流激增,各種不安全因素疊加,導致安全生產事故易發多發。為確保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形勢穩定,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創新理念、機制、措施,探索出“四到位”工作法,築牢安全生產防線。
責任分工落實到位。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全鎮把安全生產任務作為歲末年初的重要工作來抓,從嚴落實各級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完善責任清單,消除監管盲區。組織召開安全生產會議,明確各項目分管負責人、各村和雙管單位負責人為安全第一責任人,對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責任制度。同時,結合鎮域實際,聯合鎮派出所、消防隊等責任部門對轄區企業、超市、加油站、公共浴池等地進行安全隱患大排查工作,明確責任區、責任人,將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嚴格落實網格巡查制度,加強協調調度,開展經常性巡查,排查轄區內存在的非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排查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狀況以及存在的各類隱患。
宣傳教育到位。通過流動宣傳車、張貼提示標語、懸掛橫幅等形式,廣泛宣傳用火用電、交通消防等生產安全知識,進一步提升全鎮人民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營造全社會關註安全、支持安全的良好氛圍。邀請專業講師團,以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為主題,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進駐王村通達耐材、赫達等6傢企業,宣講安全生產法律知識,解答職工法律疑問,受到瞭企業的充分肯定和歡迎。
隱患整治到位。組織鎮村幹部對中小學校、敬老院、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進行全面的安全生產隱患檢查,著力抓好人員密集場所、煙花爆竹、建築工地、停復工企業的安全檢查,堅決打好群體性活動安全保衛戰;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進行登記,並提出整改意見,責令限期整改。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帶頭深入隱患單位、企業開展隱患排查工作,做到隱患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對檢查出的安全隱患,當場責令進行整改、下發整改通知書,並跟蹤督促整改到位;對重大安全隱患,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爭取早日消除隱患,確保春節、元宵節期間安全穩定。
應急處置到位。進一步完善應急方案,提前做好應急演練,針對演練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重點防護措施。針對災害性天氣,加強預報、預警、預防工作。制定節假日安全生產值班制度,重點做好煙花爆竹銷售攤點、正常生產企業和森林消防的巡查和監督工作,做好應急值守,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到崗帶班、關鍵崗位24小時值班制度和事故信息及時報告制度,暢通信息渠道,確保高效應急。加強應急聯動,抓好政府部門、企業應急工作的銜接,確保一旦發生事故險情,及時科學有效應對和處置,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沂源“糧改飼”改出農村致富新路
□張傑 江玉寶

“往年玉米秸稈都浪費瞭。2017年加入瞭縣裡的‘糧改飼’試點項目後,玉米和秸稈都加工成瞭飼料,直接賣給合作試點的養殖場,一畝玉米比往年多賺1000元,也不會因燃燒秸稈污染環境,這真是個利國利民的好項目!”沂源縣魯村鎮農戶陳傳秀道出瞭“糧改飼”的好處。
“糧改飼”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標志之一。沂源縣畜牧獸醫局自2017年開展“糧改飼”試點以來,探索出“以養定種、草畜配套、草企結合、種養一體化”的現代畜牧發展產業新模式,引導種植業結構調整,輻射帶動全縣種植青貯全株玉米面積1000餘畝,實現青貯全株玉米2700噸。不僅解決瞭當地玉米供過於求的難題,有效化解瞭養殖場長期缺乏優質飼料的尷尬局面,而且推動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食草畜牧業的發展註入瞭新動力。
種出營養草,實現畜牧業提質增效。“糧改飼”的重點是調整玉米種植結構,大規模發展適應於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畜牧業需求的青貯玉米。將玉米全株收割切碎,通過微生物厭氧發酵和化學作用,在密閉無氧條件下制成全株玉米青貯飼料。這種飼料所含的營養物質全面尤其是維生素和蛋白質含量高在管理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飼喂全株玉米青貯飼料的動物體態良好、毛色更加光亮,消化率提高10%左右,黑山羊的增重率提高6%左右,奶牛產奶量明顯增加。“與傳統的幹黃草加精料相比,全株玉米青貯飼料具有均衡供應、營養豐富、適口性好、制作簡便、成本較低的優點。長期飼喂全株玉米青貯飼料的動物料肉比降低,發病率下降,肉質更加鮮美,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瞭。”山東省黑山羊原種場場長黃茜說。
“糧改飼”促進農牧融合,助農民增收。玉米秸稈全貯、青貯、黃貯利用,極大地降低瞭農業勞動成本,也激發瞭農民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依托山東黑山羊原種場,黃茜發起成立瞭喜洋洋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發展黑山羊養殖戶1000餘戶,構建起瞭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鏈,幫助農戶每年平均實現增收10000餘元。
不僅如此,“糧改飼”項目推動規模化牛羊養殖企業與飼草料種植戶通過簽訂飼草料收購合同,開展訂單生產、訂單收購,保障瞭農戶增收。引導項目建設單位與10戶貧困戶簽訂全株玉米收購合同,以高於市場價20%的價格優先收購貧困戶種植的飼草,使每個貧困戶多收益2000餘元。“糧改飼”已成為該縣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的重要推手。
“糧改飼”項目,以調整種植業結構、推動糧食“去庫存”為切入點,種養結合、為養而種,推動草食畜牧業“降成本,補短板”、優化畜禽養殖結構,走出瞭一條循環發展、生態發展、綠色發展、鏈式發展的畜牧業發展新路子,真正實現“糧、經、草”三元結構協調發展;通過互惠互利的利益聯結機制,種植戶和養殖企業實現瞭種養雙贏。
arrow
arrow

    acm066uo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